临床大量案例显示,自闭症患者除合并进食障碍以外,还存在便秘、腹泻等消化道症状,且自闭症严重程度与胃肠功能障碍呈正相关。“脾主运化”“脾主升清,胃主降浊”的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中肠道的功能高度吻合。汪受传认为脾失健运则脑髓失充,精明之府失养,则智力低下,运动刻板、障碍,故当从心脾论治自闭症,脑肠轴相关研究的提出,阐述了中医的“脾胃”与大脑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,为中医从脾胃论治自闭症的观点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。
2. 从脾肾论治儿童自闭症的主要治疗原则为补肾养脑、交通心肾。肾中元阳是“一气周流”的始动力,肾精充足则能养心充血、补脑安神。同时自闭症病情复杂,与脾虚痰聚,痰热扰神有关。在治疗时要注意健脾化痰,恢复一气周流之枢,以带动心肾相交。肾精虚,元阳之力不足,则人的精神活动失常,神机失用。
3. 从心脾论治心主神明,藏神,为精神之所舍也。《灵枢·本神》曰:“所以任物者谓之心”,人的一切精神活动皆归于心,
心虚不能任物,则患儿表现为忆不能存,心神欠聪。脾主运化,藏意,为气血生化之源。脾主运化,可将水谷糟粕化生为精微气血。脾虚失运,则升降失常,伏痰蒙蔽心窍,表现为患儿表情淡漠、神气怯弱。故自闭症谱系障碍患儿的异常行为多由神失所养,心智错乱而致。而脾作为后天之本,气血生化之源,为神产生的物质基础,脾健则神有所养,神志得安。
4. 从心肝论治六淫以风邪为首,《内经》所言“风气通于肝”可见肝与内风之间密切相关。火证多由肝气郁滞、郁而化火、火热生风所致,由“肝”引起的患儿临床易于出现眩晕、抽搐、痉挛等症状。另《灵枢·忧恚无言》日:
“舌者,音声之机也。”舌为心之外候,心神得养,舌体才能柔软灵活,言语流利。若心神失养,舌体失润,则出现少语、失语、错语等。
5.从肺脾论治肺主气属卫,在表合皮毛。病邪从口鼻而入,首先侵犯到肺,致肺气失宣,肺气虚弱。“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”,脾胃虚弱,机体抗邪无力,给予病邪可乘之机。脾肺两者关系,根据五行生克制化理论则为母子关系,脾为肺之母,肺为脾之子,母病及子,子病犯母,最终导致子母俱病。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,中焦脾土能生万物,无脾土不可成世界。辨证治疗自闭症可“运中土,溉四旁,保肾气之法。”即后天胃气作为先天肾气之根,灌溉与滋养人体生机,人身之中土即中气左升右降,旋斡不停,则五脏得养,生生不息。
6.从肝肾论治中医有肝气犯脾,肝肾同源,肝藏血主筋濡养周身脑窍等理论,这些理论解释了自闭症三大核心症状与“肝失疏泄”之间的关系:肝气郁滞,情志不舒,郁而化火则有社会交往障碍;肝气犯脾,肝肾同源生理关系失常,濡养不当则有语言交流障碍;肝血不足,脾胃运化失常则有刻板、重复行为。此外,自闭症儿童临床上常表现为金属硫蛋白的缺少,该现象与自闭症儿童社交、行为障碍或有密切关系。与大多数蛋白一样,金属硫蛋白合成于肝脏,这一点更从侧面为从肝论治儿童自闭症提供理论依据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